硅烷偶联剂KH550对超细石英粉的改性

客服主管发布于2016-07-25 10:39:28

来自:安米微纳团队

1 实验

1.1 试剂及样品制备

主要试剂为:水杨醛(C7H6O2),无水乙醇(C2H6O),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NH2(CH2)3Si(OC2H5)3),醋酸(CH3COOH),氯化钠(NaCl),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均为分析纯,石英采自四川某花岗伟晶岩矿床,纯度99.9%。

采用湿法工艺对超细石英进行表面改性。先将KH550用pH=4的醋酸水溶液进行水解,按照石英质量分数的1.2%、1.4%、1.6%、1.8%、2%添加水解后的KH550,超声分散使其均匀混合,分别置于温度为60℃、80℃、100℃、120℃、140℃烘箱中1h、2h、4h、6h、8h使其反应,得到改性后的超细石英粉。

1.2 性能及其表征

1.2.1 改性效果检测

称取1g改性后的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萃取未反应的KH550,振荡30min,离心分离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1mL浓度为0.1%的水杨醛-乙醇溶液,充分振荡混合后用日本岛津公司的UV-31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λ=404nm处测定吸光度。

1.2.2 表面羟基数测定

称取2g样品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25mL无水乙醇和75mL 20%NaCl溶液,在磁力搅拌器上,用0.1mol/L的HCl溶液调整pH=4,再加入0.1mol/L的NaOH 溶液使pH=9,记录所使用NaOH体积[9],按式(1)计算表面羟基数:

N=CVNA×10-3/(Sm) (1)

式中:C 表示NaOH浓度(0.1mol/L),V 为所消耗的NaOH(0.1mol/L)体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S 为样品比表面积(nm2/g),m 为样品质量(g)。

1.2.3 Zeta电位测定及粒度分布

分别称取20mg改性前后的样品,在不同的pH 条件下(pH=1、2、4、6、8、10、12),采用英国Malven公司的ZetasizerNano ZS90测定Zeta电位,探索改性前后超细石英表面动电位的变化。并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的LS13-320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粒度分布曲线,探索改性前后粒度分布及变化。

1.2.4 FTIR和XPS分析

使用美国PE仪器公司的Spectrum One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日本岛津Kratos公司生产的AXISUltraDLD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检测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后,超细石英与偶联剂的作用情况和表面元素的变化。探索硅烷偶联剂与石英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高纯石英粉吸油值的测定 我国高纯石英砂粉体材料的研发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