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服务微信
2017-03-15 81
近日台湾学者研究发现,以PVC(聚氯乙烯)保鲜膜包覆油脂食物所溶出的DEHP塑化剂,远高于欧盟每人每日容忍摄取量,微波加热后的溶出量更高。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应少用PVC保鲜膜或以此为材料的保鲜盒。常用危害很大。
1、透明保鲜膜塑化剂含量高
目前市场上的保鲜膜有多种材质,其中与食品接触较多的PVC保鲜膜是塑化剂用量比较大的产品。在透明度很高的保鲜膜中塑化剂的含量高得惊人,可达到45%左右。保鲜膜之所以有黏度、透明,都归功于塑化剂。除了看标注和外形外,要想判断保鲜膜中是否添加了塑化剂,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点燃保鲜膜。
2、别在高温下使用保鲜膜
塑化剂的迁移量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迁移量就越多。董金狮建议,不要在高温下使用保鲜膜。即使是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的产品,也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微波炉的高温下加热。
3、装油性食品塑化剂易溶出
很多人以为用塑料容器盛食物,只要不加热、不装热食,就不会溶出塑化剂。事实上,只要盛装含油脂食物,无论哪一种塑料材质都会溶出塑化剂。迁移的量与包装的食品种类有关,装油性、酸性、碱性、含乙醇等不同食品时,迁移出来的塑化剂量也不同。一般来说,装油性食品时迁移的量比较大。因为油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会把塑料中的一些小分子物质溶解出来。
除了要注意保鲜膜的材质和使用条件外,何种食物使用保鲜膜也有讲究。水分较大的水果和蔬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西红柿、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但熟食、热食、含油脂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不要用保鲜膜包装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