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服务微信
2022-01-06 95
用于粉末涂料的金属粉颜料和珠光颜料通常为鳞片状粒子,市售产品的粒径D50为3~75μm,包括铝粉(俗称银粉)、铜粉(称为金粉)、锌粉、镍粉、不锈钢粉,以及表面包覆于氧化物的无机云母片粉(俗称珠光粉)。
铝粉颜料是目前工业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片状效应颜料,分为浮型和非浮型两大类非浮型铝粉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超过80%;
铝粉呈鳞片状、基片的径/厚比约为(40:1)~(100:1)粒子在涂膜中呈多层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多道铝粉层遮盖了底材,对入射光产生反射,各层铝粉之间的孔隙互相交错,切断了涂膜的毛细孔和外界水分的通路,使水汽进入涂膜到达底材变得很困难(图1)。
铝粉是由光泽高颜色浅、纯度高的金属铝制成的,经过特定工艺加工使铝粒子表面光滑平整对波长为280~400nm的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的反射率达60%~90%,呈银白光亮的外观。
3.1.3 “随角异色”效应
铝粉具有金属光泽和平行于被涂物表面排列的特性在透明或遮盖力较差的涂料体系中铝粒子的光泽度和颜色深浅随入射角和观测角的变化而产生光和色的变化通常称之为“双色效应”或“干涉效应”,当然铝粉的良好平行定向排列是产生该光学效应的前提。
3.1.4 漂浮性
生产过程中鳞片状的铝粉表面采用高级脂肪酸包膜处理,铝粉表面的脂肪酸有两个吸附层外层脂肪酸的亲油基与内层脂肪酸的亲油基相连结而使羧基向外,故铝粉中脂肪酸包膜后为疏油型粉末熔融流平时铝粒在“贝纳德涡流”作用下向涂膜表面迁移,使铝粉浮在涂层表面(图2)。
普通的铜金粉是一种浮型片状颜料,由一定比例的铜、锌和铝合金经熔炼、球磨分级制成所需要的产品,铜含量不同所制成的铜金粉色相会有差异。
珠光颜料具有珍珠光泽,是在云母基材表面包覆二氧化钛等材料。包膜颜料对光产生多重反射和透射使之呈现珠光效果。
效应颜料赋予粉末涂料独特而炫目的视觉效果,适用于各种树脂体系。效应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常规的粉末涂料生产方法是将配方中的所有原材料混合挤出粉碎过筛,而大多数的片状效应颜料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因螺杆的高剪切力作用而被破坏。
即将处于“干燥”状态的效应颜料加入已经磨细的粉末涂料底粉中,常用的后混设备为“V”形罐或锥形罐存在的弊端是混合效果与底粉的密度和性能,粒径以及粒子形状有关,在涂装及过喷粉回收时易出现金属粉与底粉分离的现象,使用稳定性差。
即将片状金属颜料或珠光颜料在一定的温度下粘结到底粉颗粒表面,邦定机在惰性气体N2保护下使底粉和效应颜料流化悬浮,搅拌桨与物料颗粒之间以及物料颗粒相互间的运动速度不同产生摩擦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底粉软化而将颜料粘结其上。
制备效应粉末涂料时,余膜的遮盖力取决于金属粉颜料,而不是着色颜料,应当选用着色力差或透明的颜料与金属粉颜料配用,不用或少用遮盖力强的颜料。
效应颜料大多经过表面包膜处理(如脂肪酸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等),效应颜料的定向性与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单体结构等有很大关系。
粉末涂料用填料主要为硫酸钡、碳酸钙、硅微粉、高岭土、滑石粉、云母粉等,粒径2~10μm,使用填料时关键要控制好粒径分布,大颗粒(D50 ≥10μm)对涂膜延展性的负面影响大于小颗粒。
不论是“干混法”还是“粘结法”(邦定工艺),底粉粒子的带电性,表观比重,平均粒径,粒子形状以及超细粉(D10≤10μm)含量对后段工艺均有影响。
粉末涂料一般采用电晕枪喷涂或摩擦枪喷涂。摩擦枪喷涂不适于金属粉末涂料的喷涂,建议采用电晕喷枪喷涂效应粉末涂料。
效应颜料虽给予粉末涂料丰富的外观效果,但使用效果受涂料体系的影响极大,效应颜料在粉末涂料中的应用技术远不及在液体颜料中的应用成熟。
对于涂料行业,2015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环保型(低VOC)涂料作为鼓励发展类产业,这对粉末涂料来说是一重大利好,加上国家出台多项环保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涂料行业绿色化进行。有VOC排放的涂料已被国家以加重征税的方式限制,不环保的涂料企业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压力,而下游使用企业也会越来越青睐绿色环保的粉末涂料,逐渐降低对油漆涂装的依赖。
玻璃基钢化油墨是一种用于玻璃加工和印刷的特殊油墨,其主要成分为不同颜色的无机颜料、树脂和添加剂等。该种油墨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刮花性和抗紫外线性能,使用广泛,特别是在现代建筑和装饰领域中,因为它可以在玻璃上形